close
關於藝術治療
 
壹、前 言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蕭素真
藝術治療不同於心理治療,它一直努力發展出一種結構。藝術治療師的定義曾經過英國的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英國治療師協會(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及科技管理人員協會(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anagerial Staff)之間的廣泛地討論,其內容如下︰(一位藝術治療師)乃是能籌劃適當的藝術活動,並將之運用於治療上。無論其對象為個人或團體者,他需擁有藝術或設計學位,或者具進入被認可的研究所訓練課程的同等資歷。在完成認可機構的課程或更高教育之後,才具有藝術治療的資格。(DHSS,1982)
在國內,藝術治療師無法獲取合格證照,是長期苦惱之事。心理治療師亦然。而多年來塑造出的社工系畢業生以能參加社工師證照考試,足以欣慰矣!盼有關單位正視吾等為社會及教育界、醫界之實際奉獻心力,早日開放證照之考核。
以下介紹兩位新秀,回國未滿一年,已展開實務工作,盼各界予以支持鼓舞。江學瀅老師畢業於紐約大學藝術治療碩人支持鼓舞。江學瀅老師畢業於紐約大學藝術治療碩士,並已進入藝術教育博士班研讀半年。江老師目前於台中師院美勞系、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實踐大學社工系均任教藝術治療,並為彰化仁愛啟智學校之學童貢獻心力。她陳述『藝術治療團體在國內大學之實施狀況』。蕭賢瑋小姐畢業於新羅雷爾大學藝術治療碩士,目前於醫院負責『藥癮科』之藝術治療工作,她將以個人臨床經驗陳述『藝術治療在藥酒癮的使用』。
貳、藝術治療團體在國內大學的實施狀況
紐約大學藝術教育博士班  江學瀅
在我還是一名大學生的時代,「藝術治療」這個新名詞,只有在藝術教育課程中提到一點點。當時,教藝術教育的郭禎祥老師(現任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請了一位剛從美國學成的藝術治療老師─陸雅青老師,到課堂中簡介這門新興學科,也許基於好奇,許多愛蹺課同學那天都以認真的態度去了解學習。那一年,也是這位台灣的第一位藝術治療師在師大揭開藝術治療團體的開始。
從第一個藝術治療團體到現在已有七年的時光,除了陸雅青老師之外,賴念華老師、張芳敏老師、吳佩璇老師,都先後在這個環境中耕耘。以藝術治療為媒介的治療團體成了師大健康中心的特色。健康中心表示,當初開藝術治療團體是為了有別於學生輔導中心的傳統諮商團體模式,提供給對於自我認識及自我成長有興趣的師大人多一種選擇。未來,也期望中心的團體老師和個別諮商老師能有更多的交流,相互轉介個案,讓需要較多幫助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照顧。
剛開始時,健康中心以宣傳海報推廣,來參加同學都有很好的評價。漸漸地,報名人數越來越多,由於小團體的人數限制,不得不依團體需要做篩選。也因此,健康中心儘可能杭也因此,健康中心儘可能的增加創造性治療團體,其中包括藝術治療團體、心理劇、肢體開發團體、潛能開發團體、人際溝通團體等等。主要依團體老師的時間及專長訂定主題,其中,以美術創作為媒介的藝術治療團體一直是每個學期必開的團體。健康中心的期望是每學期都能有四到五個創造性治療團體,以符合學生心理衛生需求。但是,目前礙於經費及師資,每學期通常只維持有三個團體。
在報名參加的成員方面,最初以教育與心理輔導系學生為主。這也許基於心輔系學生有更強的自我認知需求並明瞭其中的重要性,也許基於學習需求─想知道團體的過程,想學習如何運用藝術為媒介介入諮商團體,甚至有學生想藉此機會學習藝術治療方法以茲將來運用。但大多數的團體老師不以學習動機為選人標準,而是以強烈自我統整需求強的學生為優先考慮。從近年的報名學生問卷中發現,報名學生的科系組合稍有改變。一部份是具有自我統整及自我成長的急切需求,看到健康中心的宣傳自行報名參加;有一部份是由同學口中得知學校有這樣另類自我成長團體,抱著對團體和對自己的好奇前來的;再有一部份是由健康中心的個別輔導老師轉介而來的。同時也發現,文學院、教育學院及藝術學院報名參加的學生都增加了,理學院則因地處師大分部,報名參加人數較少。性別比例上,女生一向壓倒性的超過男生;從文化層面看來,也許是人們從小被教導女生是可以哭泣的而男子有淚不輕彈,使男生對成長團體卻步,但並不表示大男生沒有自我統整的心理需求。縱使如此,心輔系學生依然為健康中心開辦團體的主要成員。雖然健康中心曾試圖在師大分部辦團體,可能因為理學院男生比例高,花在實驗室的時間過多,人數並不理想,故辦了一次也就停辦了。
通常,師大藝術治療團體,一學期有連饒期有連續八週的團體時間,供團體成員探索自我。依筆者的團體經驗,發現大學生的很多問題,追根究底是來自其原生家庭。藝術治療的非結構式治療方法中,可以很快的看到團體成員的內心投射。家庭,這個許多人不敢輕易碰觸的議題,透過藝術創作,可輕易的使團體成員解開心防,傾訴從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獲得情緒釋放的正面效果。成員在團體中也常由別人的畫中發現與自己相仿的問題,除了相互支持鼓勵之外,也感到自己不再孤單。另外,成員也常從繪畫創作的非語言溝通中發現自己的另一面,更快洞察本身的問題,加速獲得自我統整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藝術治療最大的好處是在於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創作的天地─讓個案將不明確、需整合的所有想法在上面得到最好的發揮,並有作品永久留下。當團體結束,帶回家的作品將能使個案想起團體的過程,明白看到自己對自我成長所付出的努力,使個案更能面對自我,積極的迎向未來。
「……在這個團體裡,我抒發了自己的情感,也找到了某些出口和力量,每次來團體時,總讓我覺得很高興,讓我覺得這個團體很包容我,給我支持的力量,這是一份安定的感覺。我想,以後當我遇到某些情感衝突時,我會把作品拿出來,我知道這樣就好像大家都在我身旁支持著我。感謝你們的鼓勵,你們真的幫我開了心中的那扇窗!……」一位藝術治療團體成員在團體結束後的感想。
除了台灣師大之外,近年也看到其他學校在創造性治療團體的努力。私立淡江大學即是很好的例子。連續辦了七屆的心理營之後,淡江的學生輔導中心以創造性藝術治療-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為主題又辦了兩屆心理營,獲得參加學生極大的迴響。從台灣師大及淡大的經驗中明白得知,大學生對創造性藝術治療的期盼和需求。
大學生族群,正是自我統整形成關鍵重要時刻。當個案經歷自我統整時,所經歷的一切,有可能適應不良,也有可能發展出適應未來生活的內在力量。由後者的角度看來,個案如能在這個時期的人格發展上,能有好的內在一致感和依自己內在標準的行事能力,對未來人生是有正面影響的。大學生人格發展上的衝突是需要學校有計畫的提供資源和有效刺激來引導。師大發展藝術治療團體的模式提供其他學校很好的參考,也盼望能有更多人投入藝術治療的工作,更多學校重視並提供藝術治療的環境給需要的學生。
參、藝術治療在藥酒癮的使用
新羅雷爾大學藝術治療碩士  蕭賢瑋
在治療藥酒癮的多種模式中,至目前尚未有一理想而有效的方法,藝術治療提供另一種治療的方式。
  1. 藝術治療在臨床上的使用
在身體戒斷期不介入任何心理個人和團體治療,完全僅由醫師和護士處理照顧。身體戒斷期過後經由醫師的評估才得以參加團體治療。在此時病人也開始參加第一次的藝術治療團體,團體中的病人人數是不固定的,有正在戒癮的病人,也有新入院的病人。在比例上新病人佔少數。
陸續的出入院中,有新舊病人。每個病人對毒品和酒的認知與處理技巧都有不同程度。因此,在藝術治療團體中的主題導引設計都會因新舊病人的比例而改變,但是基本上主題的設計仍是依據戒酒無名會的模式(Waller,1992 )。強調在於教導有關藥酒疾病及教育如何改變用毒品及飲酒成癮後所造成的後果。例如︰毒品和飲酒與你的關係、因用毒品和飲酒成癮後在財富、健康、情緒、及人際關係的影響、辨識有那些誘因是觸發想卦係的影響、辨識有那些誘因是觸發想使用的念頭或拒絕使用毒品和飲酒的技巧……等等。
其他的主題設計則以人際關係、情緒、財富、精神……為主。例如︰除了使用毒品和飲酒的時間外,什麼時候最喜樂?有兩百萬元時將如何計畫?有什麼話想對最討厭和最喜歡的人說?
藝術治療在短期的住院中除了提供教育教導及宣洩情感的分享外,更朝向提高自我意識及改變。另一方面在經由病人的作品中也可發現其他住院問題。例如︰在病房中的高價買賣交易的不當行為非常普遍,但不易被工作人員發現。然而,有一次在藝術治療團體中,主題引導是『現在的我』。在完成作品討論分享時,有一病人寫下『現在的我死要錢,不要臉』,經由更深入細節的談論,他說出了原因。因為他在病房中高價販賣香煙,由一支20元至80元不等。雖然自覺這是不良的行為,但又想要錢,因此無法停止販賣。經由治療中發現病人有此偏差行為,於是在每週的病房討論會中與其他工作人員商討,如何制止此類問題再發生。
在病人住院時,對工作人員的醫療處理不滿也是常見的問題。病人不知如何發洩不滿情緒,只會用口語抱怨,但這憤恰怨,但這憤怒的情緒卻一直積壓著。在藝術治療團體中經由治療者的引導及透過自由幻想繪畫的方式,能夠談論他的感覺與想法而不被處罰,這是藝術治療團體中,繪畫提供給他減緩情緒壓力及安全無懼的空間。
久住醫院想回家是常見的問題之一。在藝術治療團體中,引導他們對於久住醫院不能回家的感覺是什麼?再轉而運用這感受以提醒不再用毒品或飲酒。例如︰病人覺得住院如住監獄中,這完全以病人本身的自發性的感受做為戒癮的另一方式。
  1. 藝術治療在醫院的發展
在推薦藝術治療中,醫院相當支持,提供場所辦理演講。其中以心理師及社工師比較熱衷,並參與藝術治療團體及治療後的討論分享。其中仍感不足的,即是經費對藝術治療團體的影響,由於經費的限制在材質運用上非常有限。更因醫院的某些因素無法向外界募集金錢或材質的提供,僅可向周遭的親友求得,所以有有時藝術治療團體的主題設計因此而有所遷就。
  1. 結 語
在對醫療處置上,雖然我是一位臨床新人進入這領域,但憑著本身的專業訓練及每週固定的經由國外教授電話談論督導,即在臨床上有敏銳的見解及觀察力,卻不易被已有多年臨床經驗的工作人員接納我的意見,一定需要另有資深工作人員有共識和等到預測的事情發生時才會被考慮而接納。個人僅在此提供一個意見,就是不論是資深或資淺的工作人員都應有著客觀的看法與冷靜理性的思考,處理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drose05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